欢迎访问国际易学研究协会网站,请牢记本站网址:www.gjyxxh.cn 贵宾热线:13302641319  服务热线:13929414019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国际易学研究协会
难症求医 阳宅风水 阴宅风水 风水宝地 起名 四柱预测 在线算命 在线咨询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成员 | 起名 | 阳宅风水 | 阴宅风水 | 四柱预测 | 吉祥物 | 新闻动态 | 在线申请 | 专家风采 | 招生 | 收费标准 | 招收会员 | 联系我们
首页 >> 阳宅风水服务 >> 什么叫风水及历史名人简介
服务总导航

贵宾热线:13302641319
微信号:13302641319
在线QQ:644144771
曾老师电话:13302641319
            13929414019

以易造福,为您出谋划策,信步精彩人生。
商业起名设计系列
公司起名   工厂起名   企业起名
楼盘起名   集团起名   商铺起名
品牌起名   酒店起名   农庄起名
网站起名   产品起名   特殊起名
VI设计     标识设计   品牌设计
公司起名演示      公司起名实例
产品起名实例      品牌设计实例
个人起名改名系列
婴儿起名   成人改名   明星艺名
姓名学鉴          个人起名演示
个人起名特色      个人起名实例
阳宅风水系列
家居风水   公司风水   商铺风水
工厂风水   办公风水   楼盘风水
建筑风水   装修风水   买楼指导
安放神位   办公选址   家居选址
厂区规划   解凶化杀   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   养鱼种花   项目策划
阳宅风水实例                  
阴宅风水系列
寻龙点穴   坟墓装饰   祖坟鉴定
相穴提迁   庙宇风水   宝地交易
种生基     阴宅风水实例      
四柱预测择日系列
综合预测   学业预测   财运预测
事业预测   官运预测   健康预测
婚姻预测   小孩预测   合作预测
择日用事   一生预测   十年预测
年度预测   结婚择日   进宅择日
安葬择日   安灶择日   开业择日
优生择日   预测实例          
易学培训系列
四柱入门班      四柱应用班
起名应用班      风水入门班
风水应用班      入会交流  
什么叫风水及历史名人简介
栏目:家居风水  加入时间:2008-06-06 00:05:16
 
【什么叫风水】
“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风水的:"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辞海》是这样定义的:"风水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易经与风水学的区别:

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中国古代方术。易经是一门古代哲学。两者不可混淆。以下内容为《中国易学史》的大致内容,非《风水史》。



【上古及先秦时期】
    伏羲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和人类的始祖,姓风,建都于陈(今河南开封东)。《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认为八卦乃伏羲所画。
    神农 亦称连山氏、烈山氏。一说即炎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为姜永(今湖北随县)人,相传伏羲氏所作之易,经十九传而至神农氏。神农氏扩大了易象的运用,运用阴阳升降消长之象和理数,奠定了中医之基础。相传其复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黄帝 古史中说他本姓公孙,因居姬水,故改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归藏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伏羲之易,至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其治易,用途甚广,深致远,制器尚象,发明了文字、音律、乾支、五行、天文、历算、舟车、宫室、杵臼、方矢及棺椁衣衾,并据易而立礼制,兴礼乐治百官,济万民,开拓中华之文化,还曾作兵家八阵法以破蚩尤。黄帝之易,以坤为首位,认为坤象地而属土,而地面上的万物,均由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作《归藏易》。
    周文王 商末周部落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故亦称伯昌。周武王之父,武王有天下,追尊为文王,故又称文昌。相传其被囚羑里时,曾取法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取象于乾,裳取象于坤),演易而穷究天人之理,演伏羲八卦而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姜尚 姜尚,名望,又称姜子牙。其祖原居东方、与禹一起治水有功,对于吕,遂以吕为氏。因周文王曾封尚为专管军事的太师,故又称“师尚父”。传说,姜尚早年很穷,虽有才华,但怀才不遇,后听说文王求贤,遂到渭水支流钓鱼,果为文王所赏识。文王被囚羑里归国后,重用姜尚,参与策划伐商大计,后来扶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民间常称他为姜太公。传说古代兵书《六韬》为他所著。
    周公 西周杰出政治家。姓姬,名旦,亦称公旦,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史称周公。文王之子,武工之弟。相传他不仅精通易学,还曾作八卦爻辞。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老子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姓老,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为谥号。楚国苦邑(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之体系,首重坤柔。其守静、贵柔、尊阴、无为的思想,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和数字推测法,被认为是在《周易》的成卦程序以及易有两仪、四象、八卦的启示下衍生出来的。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余言。
    孔子 (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作为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孔子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强调卦爻辞对道德修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善学《易》的人,不去占筮,认为《周易》的用处在于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不是卜问吉凶祸福。这种对《周易》的理解,对后来儒家学者解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来儒家解易,注重卦爻辞的教育意义,不注重筮法。如荀子之言∶“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易传》更是充分反映了孔子重人道教育意义的治《易》倾向。使《周易》完成了由卜筮之书向哲学著作的过渡。至于传统上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则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传问》提出疑问以来就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
    卜商(前507-?) 春秋末儒学家、政治家。名商,字子夏,以字行。孔子得意门生,易学著作相传有《子夏易传》十一卷,今人多认为此书为后人伪托。
    荀子(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受战国时期阴阳学说或以阴阳说解易的影响,他以阴阳为哲学范畴,说明事物的发展。并曾引用《周易》卦爻辞论证自己的观点。
    邹衍(前305-前240?) 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人。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其学说对象数派易学有一定影响。“五德终始”说后来成为西汉谶纬学说的基石。
    蔡泽 战国时辩士。燕国人。精研《周易》,其易说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以阴阳消息说来解释《周易》中的义理。
    鬼谷子 相传为战国时楚人,纵横家之祖。姓名传说不一,因隐居于鬼谷而号称鬼谷子,后人或称鬼谷先生。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史记》载其为苏秦、张仪之师。其学源自《易》,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后来又演变为“反应”、“揣摩”之术,为纵横家所宗。首创多种“方术”“秘术”留传后世,今传《鬼谷子》一书,系后人伪托。

【汉代】
    司马季主 西汉术数名家。楚国人。曾游学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通经术,善占筮,通晓《周易》,认为筮之功德很大,不仅有利于国家,甚或可致臣忠子孝,病者以愈,死者复生。事具《史记日者列传》。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汉今文经学大师,汉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其哲学思想可谓天命论与阴阳五行说结合的产物。
    张良(?-前186) 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人。汉朝建立封留侯,他与萧何韩信陈平一起被誉为汉初四杰。他爱好《易经》,精通八卦,对奇门遁甲有所发展,也是被后人称颂的能掐会算的大预言家之一。姜太公的《乾坤预知歌》,有说是他批注的。
    东方朔(154-前93) 西汉文学家,术数家。传说很多,被视为“神仙”。世传其曾着术数书《灵棋经》二卷。
    孔安国 西汉经学家。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曾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尚书洪范传》
    司马谈∶(?-前100)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之父。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重卦为文王所作,说《易》不以卜筮为非,亦不拘泥于卜筮。文有(论六家之要指)。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天文学家。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始作《史记》,因在朝廷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乃发愤著作《史记》,最后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周易》亦有研究,主张“伏羲之纯厚,作易八卦”(《史记太史公自序》),并认为文王拘于羑里时重卦而为六十四卦。
    焦延寿 西汉易学家。专治易学,曾从孟喜学易,自言得孟喜之专,后曾授易学与京房。长于以灾变说易,注重晚象,易于象数之中别有占候一派者,实自其始。撰成《易林》十六卷,然据近人余嘉锡考证,此书非焦延寿所撰,而为东汉易学家崔篆所作。
    孟喜 西汉今文经学家,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以阴阳说解说《周易》,以此推测气候的变化,判断人事的吉凶,为汉易中卦气说的倡导者。其《易章句》已失传,但其易说的一部分内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议》中。其易学的特点是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此即所谓“卦气”。
    费直 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其易学初在民间流传,成为古文易学中民间易学的代表。
    京房(前77-前37) 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曾学易于孟喜门人焦延寿,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他把《周易》看作是占算吉凶的典籍,从而创造了许多占算的体例,以讲占候之术而闻名。在占算体例的解释中,进一步发挥了孟喜的卦气说,并吸收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著作今存《京氏易传》三卷,其它皆已失传。
    扬雄(前53-18) 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一作杨雄。由于受孟喜、京房易学的影响,曾模仿《周易》的结构而作《太玄》。视“玄”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揉合儒、道、阴阳三家学说,运用当时的天文历法知识,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提出了“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乾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认为事物均按九个阶段发展,甚至凡事均用九去硬套,认为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家族有“九属”。另仿《论语》作《法言》、续《苍颉篇》为《训纂篇》,收集各地方言作《方言》,仿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等赋作《长杨赋》等。
    樊英 东汉易学家、术数名家。长期隐居,收徒讲学。习京氏易学,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着《易章句》,今不传。又传其曾为易学著作《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作过传注。
    张衡(78-139) 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对易学有较深的研究,认为《易纬》形成于汉哀帝和平帝之间,此说现已得到肯定。又认为《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中提出的九宫和卦气同为一类,为卦气的一种形式,亦为占术之一。并以《周易》之象而作天文著作《灵宪》。首次正确解释月食的成因,认识到行星运动速度的快慢与距离地球的远近有关。画出我国第一张有二千五百颗恒星的较完备的星图,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学者。曾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老子》、《淮南子》等。吸取孟、京卦气说,解释《周易》经传文。在注太极时,以卦气说解释大衍之数五十,以其一不用的为太极,以北级星解释太极,以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解释其用四十有九。
    王符(85?-162) 东汉哲学家。愤世嫉俗,终生不仕,隐居著书,高评时政。曾将易、老结合,提出“道者气之根”说,以《易纬》所说的太极元气,来解释《老子》所说的“道”,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是元气。还涉及卜筮、巫祝、看相、占梦等活动。
    郎顗 东汉经学家、占候家,推阴阳言灾异的重要人物之一。通晓京房易学,善风角星算,并精通群经。顺帝征之,占灾异,顗便引《周易》经传文陈述便宜七事,授郎中,后为孙礼所杀。
    郑玄(27-200)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易学大家。其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会贯通,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世称“郑学”。着有《易论》、《易赞》,并为《周易》、《周易乾凿度》(又称《易纬乾凿度》、《乾凿度》)、《周易乾坤凿度》(又称《乾坤凿度》)、《乾象历》等作注。
    荀爽(128-190) 东汉经学家。与郑玄、虞翻等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说,并称《易》学三家。受孟、京派易学影响,以八宫、飞伏解易,虽主卦气说,但不利用卦气说讲阴阳灾变。其解易,属于自己创见的是乾升坤降说。荀爽不仅以升降说解释卦爻辞和《彖》、《象》二传文,还用以解释《周易》的基本原理。成为汉易中象数学的内容之一。
    宋衷 东汉著名学者。精通《周易》,解易则取互体说。除解易外,还以注扬雄《太玄》闻名于当时。曾与刘表共定《五经章句》。著作有《易注》九卷。
    刘表(142-208) 东汉末官吏。汉献帝时,任荆州刺史,提倡经学,本人亦精通《周易》,其易学近于费氏易;注《易》时,义与郑玄为近,偶尔也有从京氏者。著作有《易章句》五卷。
    徐从事 《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东汉人,活动于公元二世纪中时。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引∶“玄光先生曰∶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上篇以传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容字号无名氏注本序云∶“凌阳子于崆峒山传与徐从事,徐从事传与淳于君……第三卷淳于君撰,重解上下二卷,疑于始传魏君。”托名阴长生注本序云∶“盖闻《参同契》者,昔是古《龙虎上经》,本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北海(今山东昌乐)人也。后因越土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叔通亲事徐君,习此经。”
    淳于叔通 《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梁陶弘景《真浩稽神枢》云∶“定录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于斟,字叔显,主试有道者。斟,会稽上虞人,汉桓帝(147-167年在位)时作徐州县令……后入吴乌目山隐居,遇仙人慧车子,授以虹景丹经,修行得道。”(原注)∶《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

【三国、两晋、南北朝】
    虞翻(146-233) 三国吴经学家,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精于易学,曾得家传西汉今文孟氏《易》而将八卦与天乾五行、方位相配合,推论象数。虞翻易学,可说是汉易中以象数解易的代表,发挥了荀爽的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从而取代了京房易学和《易卦》中的阴阳灾变说。虞翻易学将汉易引向了极其复杂的解易之路。后世将郑玄、荀爽、虞翻并称为《易》学三家。着有《易注》九卷,已佚。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谥日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济南)人。足智多谋,通晓兵法,据传其知晓黄帝所作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和古代的兵法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为将之道、用兵之计等,亦多与《易经》相通。著作有《诸葛亮集》。
    陆绩(187-219) 三国吴学者,天文学家,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通《周易》,曾为《京氏易传》作注,注文不拘。众家之说,从孟喜、荀爽、虞翻、郑玄、子夏等易家中择善而从,并将易学应用于星历算数之学。著作有《周易注》、《太玄经注》、《浑天仪说》等,今多亡佚。
    王肃(195-256) 三国魏经学大师,古文经学派的集大成者,义理派王弼易学的先导。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著作有《周易注》,宋时已佚。
    管辂(208-256) 三国魏术数名家。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人。明晓《周易》,尤善卜筮。八九岁时便喜仰视星辰,及成人、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通,分蓍下卦,用思精妙。继承了汉易中神秘主义传统,以《周易》为占筮之术。认为阴阳之数乃神妙之物,只可心会,不能言传。
    荀融 三国魏学者,象数派易学家,字伯雅,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其易学继承了荀爽易学的传统,讲互体、卦气、卦变等,着有驳难王弼的《易大衍义》,已佚。
    阮籍(210-263) 三国魏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典籍,是所谓“往古之变经”,是圣王明君用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从而立政施教的教科书。他对各卦的解释,主要是采用取义说,有时也吸取了汉易中的八卦方位说和五行休王说。
    王弼(226-249) 三国魏玄学家,以老庄玄学解易的创始人,魏晋易学义理学派代表。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人。其易学源自费直,主张注《易》时须注重阐明《周易》所包含的义理,摒弃汉儒实异说,谶纬说,恢复先秦儒家说《易》的本旨,从而开创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1)取义说。(2)一爻为主说。(3)爻灵说。(4)适时说。(5)辩位说。
    何晏(?-249) 三国时玄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曾着有《周易》注解,已佚,另着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和《论语集解》,今传著作唯有《论语集解》。
    郭璞(276-324) 西晋末东晋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术数名家。字景纯,喜好经术,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研易理,并精通天文历算,五行卜筮之术。著作有记载筮验事的《洞林》,另有《新林》、《卜韵》、《玉管定真经》及《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穆天子传注》、《楚辞注》、《江赋》等数十万言,旧题郭璞所撰《葬书》,疑为他人伪托。著作原有之集已佚。
    乾宝(286-336?) 东晋史学家、经学家、象数学派易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人。好阴阳术数、精通《周易》。易学著作颇丰,有《周易问难》二卷,《周易元品论》二卷,今皆散佚。
    韩康伯(332-380) 东晋玄学家、易学家。名伯,字康伯,以字行。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精研《周易》。王弼注《周易》时只注了《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其余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则由韩康伯作注。发展了王弼易学,进一步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将《周易》的体例抽象化,追求象数背后的东西,以无形之理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超经验的。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卦爻辞具备天下之理。
    萧衍(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学派易学的代表人物。其易学特点为揉合易佛,以虚无解释《周易》的最高原理,以《周易》解说佛教的教义。其解易著作有《周易大义》二十一卷,《周易系辞义疏》一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等,均已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其易解四条。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隋、唐、五代】

    孔颍达(574-648) 唐代经学家。字冲达(亦作仲达、冲远),谥号宪,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对《周易》有精深研究,易学观主要有∶(1)义象兼采。(2)易理备包有无。(3)乾坤二元论。认为六十四卦皆来自乾坤两卦。(4)太极说。围绕大衍义的问题解释了太极,以太极元气说否定了虚无实体说,抛弃了《易纬》中的太易说和大一神说。易学著作有《周易正义》、《周易正义序》。
    一行(683?-727) 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卒谥大慧禅师。巨鹿(今属河北)人为我国佛教密宗之祖。精通天文历法,并善于吸收汉易中的合理成分,引用卦气说来解说历法。曾推《周易》大衍之数,改撰《开元大衍历经》。开元十五年(727年),制成唐朝最好、亦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其著作有《一行易纂》,另有易学著作《卦议》及《大日经疏》、《大衍历》、《开元大衍历经》、《七政长历》、《心机算术》、《摄调伏藏》、《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星护摩法》等。
    李淳风(602-670) 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改订历法,后世称为“麟德历”。编写了《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和《律历志》,又为《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作过注释。李淳风又是当时出名的术士,与袁天罡齐名,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重用,传说《推背图》就是他和袁天罡合着的一本预测“天书”。
    袁天罡 据历代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袁天罡亦是唐代易学数术高人。只可惜具体生平事迹及生卒年月,实在无从查考。正史不见,野史亦无,确系易界一大憾事。
    李鼎祚 唐代经学家。资州盘石县(今属四川)人。以经述称名于当时,为唐代提倡汉易象数文学的代表。撰成继孔颍达《周易正义》后所出现的又一部总结两汉以来易学,意在纠正孔疏之偏的。著作-《周易集解》。另着有《连珠明镜式经》又名《连珠集》、《平湖论》等。
    李通玄(633-730) 唐朝佛学家。世称李长者,太原(今属山西)人。以《周易》解说佛教华严宗的教义。年九十六坐化。著作有《华严论》四十卷,《决疑论》四卷,《略释》一卷,《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及诸偈赞等,并传于世。
    孙思邈(581-682) 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注重医易关系,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著名论点,善用《周易》盈虚消息理论来阐述修身防病治病的道理。他的医学思想充满了易具医理、医为易用的观点。对后世医易学影响很大。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为中医重要著作。
    崔憬 唐代易学家。生活年代在孔颍达之后。崔憬易学可说是从汉易转向宋易之先驱。著作有《易控玄》,已佚。
    彭晓 五代时人,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属浙江)人。撰注今存《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还丹内象金钥匙》(又称《黑铅水虎论》或《红铅火龙诀》),依据当时内外丹结合的传统,在此三书中解释了《周易》、黄老与内外丹三者一致的原理和功法细节。
    李虚中(762-813) 唐代易学家,宫到殿中侍御史,据传他总结了自西汉以来巫蛊、择日、禁忌、符应、杂祀等以物兴象借象应气卜筮方法,以阴阳五行及天乾地支为依据。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测人的吉凶贵贱奠定了命理学的基础。


【宋 代】

    陈抟(约871-989) 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今安徽人亳州)人。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有展翅青云之志。着《指玄篇》八十一章。其易学特征为以图式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方面的内容,为宋代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
    徐子平 五代宋初人,在唐代李虚中推命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完善了推命术的理论,发明了“四柱”预测术。即“子平术”。由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人生观以及朴素的辩证真理。浸透了华夏文化的基因,因此而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种放(956-1016) 北宋易学家。字明逸(一作名逸),自号云溪醉候。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宋史朱震传》李之才的卦变说,刘牧的河洛之学,邵雍的先天学,均与种放有渊源关系,着有《退士传》。
    穆修(979-1032) 北宋文学家,易学家,字白长,蔡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徙居蔡州(今河南汝南)。据传,邵雍、周敦颐,与二程易学,均与穆修有师承关系。着有《穆参军集》。
    许坚 北宋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等地)人。有异术,精易学。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
    李之才(?-1045年)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属陈抟图书学派。其易学主卦变说,有变卦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传后世。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易学观点以评论人事为主,认为其易学具有重人事而轻天道的倾向。对《周》经文个别文字的解释,对物极必反的论述,对《系辞》等传的质疑,在易学史上有其历史地位,对南宋功利学派和清代汉学家的易学都起了重要的影响。
    刘牧 北宋中期著名易学家。字先之。衢州(今浙江衢县)人。举进士第,调州军事推官,及范仲淹抚河东,举牧可治剧,为兖州观察推官,累官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治易以讲河图、洛书闻名。提出图九书十说,并对这两个图式作了理论的解说,是对陈抟龙图易的进一步发展,在宋易哲学史上影响颇大。其易学著作有《易数隐图》。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他爱庐山风景,购地筑室以居,取故乡“濂溪”命名,后人称为濂溪先生。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历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桂阳与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广南东路转运官、提点本路刑狱等,均有治绩。从政之余,“汲汲于传道授业”,程颢、程颐均为其弟子。善谈名理,深于易学。其太极图原图大半是以道教的先天太极图为蓝本,参照陈抟的无极图,并受禅宗虚无说的影响,将道家和道教的无极观念引入儒家的解易系统。其《太极图说》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万物变化无穷,但都是阴阳二气和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阴阳动静解释太极和两仪的关系是其《太极图说》为儒家宇宙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论天地万物的形成演变过程为“无极→太极→阴阳二气→五行之气→万物和人类。此说是对汉唐易学的宇宙论和李观的太极元气说的发展。《太极图说》有图有说,说是用来解释图的,属于象学系统。认为只有卦象才能表达义理,“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而得闻。”
    邵雍(1011-1077) 北宋著名易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谥康节。祖先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被后人称为百源先生,其学派被称为“百源学派”。屡被推荐为官,均坚辞不受,终生以研究《周易》为业。后居洛阳,与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从游甚密。勤奋好学,潜心学问。共城令李之才曾授以“物理性命之学”,即《周易》象数之学,往其探索,多所自得,在易学象数派中“自为一家”,以先天象数之学名于世,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学一反王弼以来的义理派风调,在汉代象数学派的基础上,把陈抟等道教的思想与易理相结合,为理学的命理作论证,使“易学”成为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易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故为北宋理学的重要人物。现存的著作有《皇极经世》(包括《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无名公传》和《伊川击壤集》二种。
    司马光(1019-1086) 北宋史学家、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陕西)人。以儒家中庸思想立说。认为∶“阴阳相违,非太极则不成,刚柔相戾,非中正则不行。摹仿扬雄《太玄》而撰《潜虚》。
    张载(1020-1077) 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喜谈兵法,博览群书,研究儒家及道、佛学说,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其易学属义理学派,以阴阳二气变易法则作为易学的最高范畴,为气学派的代表。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教育家,河南洛阳人。早年与弟颐学于周敦颐,同为理学奠基人,为北宋易学中义理学派的代表。
    苏轼(1037-1101) 北宋学家、思想家、书画家。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达曲譬之旨,而其说多切人事,文辞博辩,足资启发。治《易》是儒、佛、道三教合一。
    颐(1033-1107) 北宋著名哲学家和易学家,理学创立者之一。从事讲学和著述达三十余年。他是北宋易学中义理学派代表。通过对卦爻辞的解释,提出卦变说、当位说、相应说、随时取义说,极有利于说明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系,使取义说得到充分发挥。提出所以为阴阳者是道的命题。将“一阴一阳”解释为有阴有阳,又以理本论代替了玄学贵的无论,进一步发展了理学派的本体论。认为阴阳动静,无始无终,肯定了阴阳变化的永恒性。
    陈灌(1057或1060-1124) 北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字莹中,号了翁。以邵康节之学说《易》,讲解象数,兼取他家,以易数言天下治乱多验,于《易》确有所得,着有《了翁易说》、《四明尊尧集》等。
    邵伯温(1057-1134) 北宋易学家。字子文。邵雍之子。继承其父的象数学并加以阐释。
    耿南仲(?-1129) 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其《易》说推衍尼山无大过之旨。推衍奇偶晦蚀,可节取所长。着有《周易新讲义》。
    朱震(1072-1138) 南宋学者、易学家、易学史家。精于易学。对两汉以来的易学流派以及北宋以来易学的发展都进行了探讨。自谓其易学以《易传》为宗。继承了汉易取象说,并吸取了互体、卦变、纳甲、飞伏、五行、卦气等说。对筮法的解释,主张有气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独标象数之帜。《易》图之多,开创了后代许多易学家大画《易》图的先例。著作有《汉上易传》、《周易卦图》、《周易丛说》。
    李光(1078-1159) 南宋易学家。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又自号读易老人。主张解《易》不应拘泥于象数,而应明人事。其解《易》往往依经立义,因事抒忠。引史入易,以史证易,因反对秦桧和议,假借易学道出其政治观点。着有《读易详说》、《庄简集》。
    程大昌(1123-1195) 南宋经学家。尤精地理之学。论《易》发明刘牧的河洛之学。首论五十五之数,参以图书大衍为易之本原。易着有《易原》、《易志通言》。另有《禹贡山川地理图》、《考古篇》、《演繁露》、《雍录》等。
    张行成 南宋学者,易学家。字文饶。人称观物先生。精《易》,通术数之学,据邵雍《先天图》和《观物外篇》的“易卦”推衍,并结合扬雄《太玄》、司马光《潜虚》等易学衍义,以十年时间着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述衍》十八卷。为邵雍象数的继承者。
    杨万里(1124-1206) 南宋诗人,易学家。其《易》说属于义理学派。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教育家。博极群书,融会贯通,精于《易》,影响极大。集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以来易学家之大成,独立发挥,形成自己的体系。其易学批判地吸取了各家的观点,以程氏易学为骨乾,融会各家的长处。提出“易本卜筮之书”
    戴师愈 南宋人,与朱熹同时。其论《易》,认为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互有旁。又称一变为七,七变为九,卦爻自一变至七,名作归魂。着《正易心法》。
    张轼(1133-1180) 南宋学者,和朱熹、吕祖廉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力主抗金,誓不言和,推崇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并以“太极”为最高范畴。认为“太极”流行天间,贯乎古今,通乎万物。着有《南轩易说》《南轩集》、《癸巳论语解》、《孟子说》等。
    薛季宣(1134-1173) 南宋学者。主张河图洛书实为古代地图,乃“辩物象而旋地政”(《浪语集河图洛书辩》)之宝器,此说为考古史之一在创见。于后人研究河洛影响极大。推崇《周易》,认为“六经之道,易为之宗。”论《易》有《书古文周易后》、《河图洛书辩》、《答陈同甫书》、《复张人杰学谕书》等。
    蔡元定(1135-1198) 南宋律学家、易学家。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理、历数、兵陈之说,继承了汉易和宋易中象数学传统。与朱熹合着《易学启蒙》。易着《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是对邵雍象数学的阐发,另着有《洪范解》、《大衍详说》、《燕乐原辩》等。
    王湜 南宋同州(今陕西大荔)人。说《易》首论太极、两仪、八卦,以夜半日中,心肾升降之气阐明。又杂以道家之说潜心邵雍之学,其先天之学,出于炉火。着成《易学》,又知《皇极经世》一书,不尽出于邵雍,其言可谓皎然不欺,有先儒笃实之遗风。


【元 代】

    吴澄(1249-1333) 宋元之际易学哲学家。究心于理学,尤精于易学,被称为“经学之师”着《易纂言》复倡象数之学。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为程颐、朱熹所不及。阐明古义非元、明诸儒空谈妙语者可比。着有《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书纂言》、《草庐精言》、《道德经注》等。
    俞琰(1258?-1314) 琰一作琬。宋元之际易学家、道教学者。精于《易》学,后研求经文,创发新义,自为一家之言。于《易》苦思力索,积平生之力,达三四十年之久,冥心独造,其论往往超过前人。着《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外别传》、《易图纂要》。曾精研道家学说,着有《阴符经注》、《周易参同契发挥释疑》、《玄学正宗》等。
    保巴(?-1311) 元哲学家,易学家。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少好学,精易理。在其着《易源奥义》中创立了自己的先天图式说。其学术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曾奉诏为皇太子讲“易学”。著作有《易源奥义》、《周易原旨》、《系辞》,统名《易体用》、《周易尚古》(已佚),及《进太子笺》。
    萧汉中 元代泰和(今属江西省)人。字景元。《易》说出自邵雍之学,推阐卦序,颇具精理。着《读易考源》。明朱升作《周易旁注》,采录其文,附于末卷,因以得存。
    陈应润 元天名(今属浙江省)人。说《易》认为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自宋以后,毅然首破陈抟之学。着有《周易爻变义蕴》。其书在宋元人《易》解中,翘然独秀。
    陈致虚 元代内丹家,《周易参同契》重要注家之一。字观吾,号上阳子。全真道教南北宗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全真北宗实际创教人王晶号重阳的七传弟子。着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金丹大要》、《度人上品妙经注解》等。


【明 代】

    朱升(1299-1370) 元末明初学者。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章克徽州。召见问时务,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为朱元章所采纳。精于经学,着《周易旁注图说》。
    梁寅(1309-1390) 元末明初学者。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说《易》以程颐《伊川易传》主理,以朱熹《周易本义》主条,稍有异同,即融会参酌,合以为一,又旁采诸儒之说而阐发之。其诠释经义,以示进退得失之机,故简切详明,与他家迥异。有《周易参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石门集》等。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年间举进士,为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至正六年(1346年)任浙江元师府都事,因反对招安方国珍,弃宜归乡。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应朱元璋的邀聘,赴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为谋士。用易学数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灭掉元朝,建立明朝。乃一代实用易学大师。
    万民英 字育吾,明大宁都司人,嘉靖进士,历官河南道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古参议。除着有《三命通会》外还有《星学大成》等命理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
    张楠 号曰神峰子。命号著作《神峰通考》命理正宗。研命立论推崇“盖头说”、“病药说”、“雕枯旺弱生长”、“五害正谬说”、“子平诸格正谬说”、“动静”、“六亲”等八法,其命学理论对后人颇有影响。
    来知德(1525-1604) 明代易学家。其学以致知为本,尽伦为要,尤精于《易》学,主张“理、气、象、数”四者的统一。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来注来瞿唐先生圆图》《周易来注易学启蒙》等。
    张介宾(1563-1640年) 明代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原籍四川绵竹,后徙居浙江会稽(今绍兴)。自幼聪颖,素性端静。后在京师从名医金英(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又曾从戎,游于北方,因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悉心钻研,尤其对《素问》、《灵枢》有深入精研,经三十载而着成《类经》三十二卷,将《内经》加以分门别类,详加阐释,亦多所发明,后代医家誉之。又为增补不足,再撰《类经图翼》。至晚年,又将其毕生医疗经验撰成《景岳全书》,其它著作亦不少。其医理多与易学相通,主张医易同源,疗病思想以“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为中心,认为“人体虚多实少”,强调命门在人体中之重要性,治疗则主张补真阴元阳,创立左归、右归之法,常重用熟地,故人有“张熟地”之称。是为温补学派之主要代表人物,于后世有重大影响,人多赞誉其说,虽则亦有反对其见解者。
    陆梦龙 明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论《易》颇融会宋儒诸说,参以史事,推寻文句。惟不取河图、洛书之说,颇有卓见。着有《易》《梃击始末》。
    卓尔康 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附会河洛,推衍奇偶,著作有《易学残本》、《诗学》、《春秋辨义》等。
    喻国人 明代易学家。字春山,郴州(今属湖南)人。著作有《周易辨正》、《河洛定议赞》、《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周易对卦数变合参》、《河洛真传》、《周易先生真传》等。


【清 代】

    连斗山 清代颍州(今安徽阜阳县)人。其《易》说专主卦画立意。着有《周易辨画》。
    黄宗义(1610-1695)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易学家。浙江余姚人。精象数详九宫持论皆有据,据理不空谈。着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行朝录》等。
    方以智(1611-1671) 明清之际哲学家、易学家、科学家。安徽桐城人。学识渊博,群经史子略能背诵,博涉多奇……凡天文、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卜、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
    沈孝瞻 清乾隆年间进士,精研命学。命理著作有《穷通宝鉴》和《子平真诠》流传于世。并被后来研习命学者视为经典。
    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思想家。昆山(今属江苏)人。晚年治经侧重考证,赞成“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反对空谈“心、理、性、命”,主张“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撰《易音》古卷。着有《音学五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陈梦雷 清代学者,易学家。阊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易说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而参以诸家之说。着有《周易浅述》及《松鹤山房集》、《天一道人集》,主修《古今图书集成》,声名远播。
    魏荔彤 清代柏乡(今属河北)人。论画卦,认为唯与河图、洛书义理相通,不信先儒扶阳抑阴之说,而予以反复辩论。认为阴阳二者,一理一气,调济刚柔损益过不及,务期如天地运化均平之时。其辩甚健,着有《大易通解》、《怀舫集》。
    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易学家。学识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这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易学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周易稗疏》、《周易考异》、《周易大象解》等。
    董说(1620-1686) 明末清初学者。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工于古文。闻名江左。明亡。皈依佛门,退隐丰草庵,精研经史,尤专注方言、地志、星法、星经、律法、释老之书。其论《易》专主数学,兼取焦循、京房、陈抟、邵雍之法,参互为一,并以己意推阐。着《易发》另有《七国考》、《董雨若诗文集》等。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经学家、易学家。淹贯群书,诗文称冠一世,而自负者在经学,尤精于《易》。其易着主要有《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太极图说遗议》、《河图洛书原舛编》。
    钱大晰(1728-1804) 清代著名学者。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习。其论《易》先后天之说,其说多散见于《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另着有《二十二史考异》、《元诗纪事》、《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恒言录》等三十多种。
    王 琬 清代渭南(今属陕西人)。积一生之力,研究易学。说易大旨围绕图学,但所说均自出新意。着有《周易集注》、《图说》。
    张惠言(1761-1802) 清代经学家、著名易学家、文学家。平生治经最重《易》,其易说,海内推为绝学。认为解《易》者惟虞翻之说较为详备,故独宗虞氏,穷探力索,专攻虞说,被誉为虞氏易专家。易着有《周易虞氏义》、《周易虞氏消息》、《虞氏易礼》、《虞氏易候》、《虞氏易言》、《虞氏易事》、《周易郑氏注》、《周易荀氏九家》、《周易郑荀义》、《易义别录》、《易纬略义》、《易图条辨》。
    端木国瑚(1773-1837) 清代易学家。字子彝,又字井伯,号鹤田,晚号太鹤山人,浙江青田人。嘉庆举人,道光进士,《易》学则承自家学,通天卜之奥理,旁及阴阳术数,尤深于《易》。治易以象数为宗,欲包罗汉、宋、焦、京、陈、邵之学,融合为一。易学著作颇丰,有《易例》一卷,《周易葬说》三卷等。
    许桂林(1778-1821) 清代经学家。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江苏海州(今连运港人)。嘉庆举人。认为“《易》皆乾所生”。易道有三,一曰造化,二曰学术,三曰治道。故易着中图书、象数、占筮、律历、算术、声音、训诂、心身、性命、人事、治道,无不综贯。易着有《易确》。
    苏秉国 清代南清河(今属上海崇明)人。易说不信汉学爻辰、卦气,也不信宋学河洛、先天,只信朱熹之说。
    黄式三(1788-1862) 清代易学家。字薇香。定海(今属浙江省)人。着《易释》。
    朱骏声(1788-1858) 清代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博学多通,尤遂于《易》,精天算。曾综核汉、宋以来各家之易说,详论其短长。精研郑氏爻辰,古今占象征验,阴阳术数,又增订卦辞古韵等。易学著作颇丰,有《易郑氏爻辰文义》二卷、《易互卦扈言》一卷,《易章句异同》一卷、《易消息升降图》二卷、《易答记》四卷、《六十四卦经解》(又名)《周易汇通》八卷。
    马国翰(1794-1857) 清代学者。平生辑有多部《易》学著作,如《周易丁氏传》等,均保存在其所著《玉函山房辑佚书经部易类》中。
    唐宗海(1846-1897) 晚清医学家。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普于将易学、中医学、西方医学融于一炉,运用易学和西方医学解释中医理论,强调医易相通,认为易是医之源,医为易之绪,重视《周易》“交易”和人身八卦理论,所著《医易通说》二卷是论术医易关系的专著。还着有(中西汇能医书五种),其中《血证论》以阴阳水火论气血,对血证的认识和诊治颇具特色,影响亦大。
    任铁礁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命理学家,精研五行生克文理《五行大义》一书。对《滴天髓》一书的增注阐微,分篇诠释,深富哲理,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


【近 代】

    张锡纯(1860-1933) 近代名医。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对医学主张衷中参西,溯源《易经》、《内经》异典。尝谓“中华‘苞符’之秘启自三坟,伏羲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是也。”其理“至精至奥”,“余蕴犹多”,指出医学的真正渊源非此莫属。着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十卷。
    叶德辉(1864-1927) 近代学者。湖南湘潭人。对星命颇有研究,善采前人四柱之说,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乾支相生,盛衰死亡相基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生平藏书甚富。著作有《星命真原》、《藏书十约》、《书林清话》、《观古堂藏书》、《自园读书志》等。
    魏元旷 近代学者。原名焕奎。江西南昌人。光绪进士,著作有《易独断》一卷。
    韦千里 近代命理学家,所命书《千里命稿》流传至今,颇具影响。
    徐乐吾 生于1836年,近代著名的命理学家。著作颇丰其代表力作《子平真诠评注》颇享盛名。与任铁礁评注《滴天髓》称姊妹篇而交相辉映。(又名徐东海,两江派之一)。
    袁树珊 江苏镇江人,生于1881年,清末著名文人,命理学家,其代表作《命谱》及《命理探源》。被后人视为命学经典。
    金士麟 清末江苏武进人。字仁甫。说易原旨以来知德为宗,兼综象数与义理,为宋元易说支流。着有《易义来源》。
    张步骞 清末易学家。字乘搓,湖南益阳人。终身玩易,认为阴阳之理蕴于河图,羲之画卦本于河图。说易者必溯源于河图而后可。并曾历论西汉以来诸易家之短长,著作有《易解经传证》、《易理寻源》等。
    黄元炳 近代易学家。字景若,江苏无锡人。善治易学,其易兼主汉宋,旁搜博征,探究易学之本源,并融易、数、理于一炉,即体即用,说多所阐发。著作有《易学探原》包括《易学入门》、《河图像说》、《经传解》、《卦气集解》四种。凡六十余万言,并附插图百余幅。
    杭辛斋(1869-1924) 近代易学大家。名慎修,字一苇,浙江省海宁县人。以天下之重自任,觉世牖民,锄奸去恶,声震海内,曾被袁世凯逮捕入狱,在狱中得异人传授易学真传,出狱后乃搜集古今论《易》之书而精研之。易学著作甚丰,有《学易笔谈》、《易楔》、《愚一录易说订》,并辑有《沈氏改正揲蓍法》等。
    章炳麟(1869-1936)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号太炎,浙江省余杭县人。视《周易》为古史,认为《周易》为历史之结晶,即今之社会学。并从音韵、训诂的角度为八卦释名。一生著作颇丰,易学论文有《与吴检斋先生论易书》、《八卦释名》等。
    吴承仕(1881-1939) 近代经学家。字检斋(亦称见斋),安徽歙县人。章炳麟弟子。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在对《周易》的研究中,认为易本卜筮之书,名物为象数所依,象理为义理而设,“象数”与“义理”当相互参用,才能明辨《周易》大旨。作有《见斋周易提要》、《与章太炎先生论易书》、《经说二首》。
    尚秉和(1870-1950) 近代易学大家。字节之,自号石烟道人,又号慈济老人。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中年以后方习《易》学。针对前人之误解重新注释《周易》,创立了“周易尚氏学”。著作宏富,有《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左传)、(国语)易象释》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焦氏易诂》十二卷、《周易时训卦气图易象考》一卷,《连山归藏卦名卦象考》一卷、《易注》二十二卷、《易林评议》十二卷、《读易偶得录》二卷、《太玄筮法正误》一卷、《洞林筮案》、《郭璞洞林注》、《易卦杂说》、《易筮卦验集存》、《周易导略论》等。
    胡朴安(1878-1947) 近代历史学家。认为《易经》一书,所言虽天道,实则以天道明人事。将《易》之简易、变易、不易用之于政治。著作有《周易古史观》、《易经之政治思想》、《易制器尚象说》、《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庄子章义》等。
    潘谷神(1883-1946) 近代易学家。原名潘善庆,字竹孙,号祖彝(后改祖诒),又号谷公,笔名谷神,福建省崇安县人。早年留学日本,通晓日、英、法、德文及世界语。抗战期间,曾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教务长、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等职。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并攻治《易》学。受罗素数理哲学影响,其易学研究亦由“易数”贯通“易理”及“易象”。其易学自成独特理论体系,称为“中国辩证法”或“易论理学”。易学著作有《易论理学》、《自然辩证与易经》、《易经》之现代观。
    刘师培(1884-1920) 近代学者、经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博通古文经学,精于文字训诂。认为《易经》为数学所从生,上古之时,数学未明,即以卦爻代数学之用。其还曾考证《连山》、《归藏》、阐述司马迁述《周易》义。著作有近人南桂馨辑为《刘中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
    熊十力(1884-1968) 现代哲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抗战期间讲学于四川复性书院。解放后,继续往北京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晚年由佛归儒,合佛归《易》。一生著作颇丰,有《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十力论学语要》、《佛家名相通释》、《体用论》、《明心篇》、《乾坤衍》、《原儒》等。
    钱玄同(1887-1939) 近代语言文字学家。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国语统一筹备会常委,《中国大辞典》编辑主任。对《周易》亦有研究,有《周易》中阴阳两爻为男女生殖器之说,并曾探讨汉代今文《易》的篇数之真相与变迁问题、《文学字音篇》等。
    蒋伯潜 现代经学家。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特约编审、大夏大学国文系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文学系教授等职。自幼熟读《十三经》,尤精《周易》。认为《周易》对“易”与“象”作阐发者,则在乎“辞”,今人读《易》,须藉辞以明“易”、“象”之理,然又不可执着文辞以求有得。易着有《周易概论》即《十三经概论》文第一编。
    李镜池 现代易学家。曾分别注释《易经》六十四卦之卦辞、爻辞。易学著作有《周易通义》、《周易探源》等。
    郭沫若(1892-1978)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爱、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学识渊博,对甲骨文字,中国古代史和儒家学说均有较深刻研究。曾对《周易》和《易传》的作者和创作年代进行考证。一生著作宏富,涉及史学、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方面,易学方面则主要有《周易之制作时代》收入《青铜时代》,另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奴隶制时代》等。
    颐颉刚(1893-1980) 现代史学家、疑古派史学代表。主要论文有《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西周的王朝》等。
    范文澜(1893-1969) 现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亦对《周易》作过深入探讨。认为《易经》是卜筮书,然它包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料。著作有《易经概论》为其所著《群经概论》的一种,《中国经学史的演变》、《经学讲演录》、《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中国近代史》上编等,并主编《中国通史简编》等。
    冯友兰(1895-1990) 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新理学体系创立者。曾深入探讨《易传》、《易经》中的哲学思想,认识它们是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著作,对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认为《易经》是一种占卦之书。易学著作主要有《易传的哲学思想》载《哲学研究》1960年第七、八期,《易传的哲学思想》原载《文汇报》、《周易学术讨论会代祝词》载《周易纵横录》。
    闻一多(1899-1946) 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易学方面,认为《周易》阴阳爻代表男女生殖器;认为《周易》卦名同卦爻辞的内容(即所占问之事)有联系;考证出乾卦中的“龙”乃龙星,其出没标志四时节气的变化。著作有《周易义证类纂》。  

【韩国对风水起源历史的歪曲】

韩国计划在2008年之前完成"风水申遗"的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则可能会申报成功的。种种迹象表明,韩国从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到平民都将风水摆上桌面,而我们对风水文化的提倡还多为民间行为。在最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35项文化遗产中,中国"风水申遗"无一席之地。
据了解,韩国计划在2008年之前完成“风水申遗”的收集整理准备工作。
 
上一条:装饰画的使用必备,家居及室内装饰风水简谈
下一条:家居风水的布置常识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成员 | 起名 | 阳宅风水 | 阴宅风水 | 四柱预测 | 吉祥物 | 新闻动态 | 在线咨询 | 在线申请 | 图集 | 培训招生 | 收费标准 | 招收会员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版权所有 © 国际易学研究协会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东城中路628号华和大厦927室  邮编:523000  在线QQ:644144771
贵宾热线:13302641319  手机:13929414019  电子邮箱:gzxyt88@163.com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粤ICP备09054409号
香港的地址: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16-18號美興工業大廈2樓B1室  電話:852-81141912  傳真:852-81679442
网站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